佛教地久 佛教音乐

2022-09-28 12:20:57

这篇内容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的佛说寡妇的因果,佛歌《因果颂》,佛教精髓有哪些,佛教信什么经,佛家三字真言,佛教最凶的佛,欢迎大家分享借鉴。

佛教地久

1、作百佛寺,不如活一人;活十方天下人,不如守意一日。《佛说骂意经》

2、天天禅语】觉悟的人生,知道如何付出与造福。

3、人需要爱,太严则会冲失了爱。有理的时候,气度更要宽和,才能圆融爱,烘托“理”。所以做人宜“外和内正”。

4、生命之道:阴阳两界是互相作用的,阴界安则阳世安,阴先动而阳后随。阴永远大于阳。人世间看得到的东西都是由看不见的念头来决定的。

5、佛心禅语】 我们安详禅要求人人安分守己.心安无愧。不要改变生活,……不必烧香.磕头,不要增加生活负担,现在的人够忙了。——耕云先生

6、最有禅意的句子】素食可培养耐力.慈悲与智慧。

7、恶生于心,还自坏形,如铁生垢,反食自身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尘垢品

8、佛心禅语】 没有什么事能够束缚你 烦恼重的人,芝麻小事都令他烦恼;想解脱的人,天大的事都束缚不 了他。

9、人以王为命,王以法为身,世道既和平,佛法由兹始。“四十华严”卷十二

10、远处的是风景,近处的才是人生,学会欣赏远处的风景,懂得经营自己的人生。生活,悲喜交集.忧乐相伴.苦甜相依,懂得放弃,才能轻松;懂得看开,才能快乐。

11、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,是从究竟的佛乘中,来看我们人类,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。(当代)印顺《妙云集·佛在人间》

12、许多“聪明人”在见到“便宜”的时候,就忘了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”的道理。只要你坚持正道,骗子就无隙可钻。

13、学佛一事,原须克尽人道,方可趣向。……譬如欲修万丈高楼,必先坚筑地基,开通水道。《印光大师文钞增广与丁福保书》

14、若不究心,坐禅徒增业苦;如能护念,骂佛犹益真修。

15、妻子应体贴与贤淑,一天之后,把家庭琐碎之事料理完毕,尽量不要拿这些小事烦劳丈夫,让丈夫好好休息。

16、法性本寂无诸相,犹如虚空不分别,超诸取着绝言道,真实平等常清净。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七,十地品

17、如以空拳诱小儿,示言有物令欢喜,开手拳空无所见,小儿于此复号啼。如是诸佛难思议,善巧调伏众生类,了知法性无所有,假名安立示世间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九十,优波离会

18、佛心禅语】 发怒在大多数情况下,不但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会激化冲突,闯下很 多大祸。愤怒是片刻的疯狂,我们应该控制情感,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。

19、修行,是一个长期训练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。

20、孔雀虽以色严身,不如鸿鹄能高飞,外形虽有美仪容,未若断漏功德尊。《别译杂阿含经》卷一

21、下几点飞红落翠收拾了无非诗料,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。

22、为饥饿故,发心出家,如是之人名为秃人。南本《涅槃经》卷三,金刚身品

23、佛心禅语】 应发切实誓愿,愿离娑婆苦,愿得极乐乐。其愿之切,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,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。己力不能自出,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。(印光法师)

24、从某种意义上说,痛苦和不幸,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和幸运。

25、众施经施胜,众味道味胜,众乐法乐胜,爱尽胜众苦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爱欲品

26、佛心禅语】 只要向佛学习.向佛看齐,不要向佛崇拜,不要向佛祈求什么,这就是禅宗的特色。——耕云先生

27、幸福的婚姻与家庭就象是香水一样,洒在自己身上,也润化了别人的心田。

28、由眼识生,三心可得,如其次第:谓率尔心.寻求心.决定心。初是眼识,二在意识,决定心后,方有染净,此后乃有等流眼识,善.不善转。(古印度)弥勒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一

29、慈者即是众生佛性。……慈即大空,大空即慈。慈即如来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五,梵行品

30、佛经上这段话,后来被简化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话: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

31、佛心禅语】 时间如白驹过隙,瞬间消逝。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幸福?

32、佛语禅话】教富,是启发智慧;济贫,是造福人群。

33、佛心禅语】 问:“如何是诸佛行履处?”师日:“青松绿竹下。”——《风穴延沼禅师》

34、经典禅语悟道】 酗酒能够致人丧失意志,产生放荡不羁的行为。

35、苦,是人生起跳的弹跳板;乐,是人生堕落的软陷阱。

佛教音乐

1、恚能自制,如止奔车,是为善御,弃冥人明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忿怒品

2、用推人之手扶人,毁人之口赞人,怨憾人之心爱人慈人,是谓即业火成解脱火。(明)澫益《灵峰宗论》卷四

3、孝顺父母.尊重师长.爱护妻子.善待他人皆能获得幸福。

4、“南无阿弥陀佛”佛旗在我心中高高飘扬,阿弥陀佛以此宣示他的主权存在,阎罗.魔军不敢进犯一步,何其安乐自在。

5、虽为俗人,不染世乐,常念三衣,瓦钵法器,志愿出家,守道清白,梵行高远,慈悲一切。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

6、所以,很多人听到真理时会觉得不好受,因为每句都像针锋一样刺中他的心。但是如果不逃避,诚恳接受忠言之劝,且承认已做错的事,就能增长智慧善根。

7、若以菩提为其物者,彼彼众生由我想故,而有我想,即非菩萨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一,三律仪会

8、当一个人真正长大成熟时,他对外界的要求其实只会越来越少,也会越来越随意。

9、佛心禅语】 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。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灵统一,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,不能发挥潜在的力量,就是自己埋没自己。一一耕云先生

10、老僧行脚时,除却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,除外更别无用心处。若不如是,大远在。(唐)赵州从谂禅师《传灯录》卷十

11、以有为空.无为空破诸法,令无有遗余,是名毕竟空。(古印度)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一

12、佛心禅语】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一一打理,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对容颜易逝的长吁短叹上,不如细致地经营生命中每一块园地,在生命的终点翘首回望,你会看到一路繁花似锦。

13、天天禅语】生命的乐趣是亲身付出,发挥生命的价值。

14、佛心禅语】 心生毒害化为畜生,心生慈悲化为菩萨,心生智慧化为上界乐土,心生愚痴化为下方苦海。心中善念集在一起,就会产生智慧。——《宗教箴言录》

15、天天禅语】生一念好心,则结一分好缘;说一句好话,则多一分欢喜。

16、菩提心坚圊,说得咒悉地,余则修咒轨,所作皆无果。由略想诸法,一切皆无性,定得菩提心,非唯余能得。《不动明王经》

17、磨砻砥砺,不见其损,有时而尽;种树蓄养,不见其益,有时而大;积德累行,不知其善,有时而用;弃义背理,不知其恶,有时而亡。(宋)灵源清禅师《笔帖》(《禅林宝训》)

18、你爱上了自己,没有任何缺点,全都是完美的,你将最完美的你,展现给世人,你每天都将是一个礼物,是一个作品,是一个奇迹。

19、一个人没有信仰,就像一条没有灯塔指引的船,既容易触礁,又无法到达彼岸。

20、学佛是要转换身心气质,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,持之以恒,默默耕耘,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.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.修定.证慧的过程中断除。

21、因为真实只有一种,没有第二种;人们懂得这一点,就不会争论。《经集》第四品,第十二章《小积集经》

22、古人还有“有理也要让三分”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等不少警句,这无疑都是提醒人们得理要让人,要懂得退让.忍让的道理。

23、景气或不景气都是相对的。对有眼光的人来说,赚大钱的机会永远存在。

24、人命在于头,灭如灰土尘,百草树木根,拔去不复生。《中阴经》

25、大殿外,晴天万里无云。庭园青绿,于清新中蕴蓄着宁谧,多美好的晨景。此时此景即常寂光土,更向何处觅净土?

26、佛语禅话】不想“做不到”的事,不烦恼“不能做”的事。

27、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遍人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

28、以虔诚的心为人群付出.尽一分力量,功德就很大。

29、天天禅语】报答父母恩,莫过于发挥良能,为人群付出,即是大孝。

30、不管何时,何地,何境,保持一颗宁静的心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,静是一种品格,可以沉淀浮躁。静是一种智慧,能感悟生命的大慈大悲。

31、宁以热铁挑其两目,不以染心视他好色。宁以利斧斩斫其身,不以染心贪着诸触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一,圣行品

32、若人寿百岁,邪伪无有智,不如生一日,一心学正智。若人寿百岁,不知大道义,不如生一日,学惟佛法要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述千品

33、有南无阿弥陀佛,我们就能自尊.自重.自爱。没有南无阿弥陀佛,只能自暴自弃,自绝灭亡。

34、年轻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,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于实相般若,以声音呼出千眼,以行动引出千手,事理圆融,方是学佛的真谛。

35、无论我们做什么事,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禅定。当我们依这样的禅定而有了觉性时,内心就不会再有迷惑。而这个没有迷惑的心,就会有智慧如实地看待各种事物,这就是所谓的觉悟。

猜你喜欢

Guess You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