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叔同说佛经典语句 李叔同说佛经典句子
2022-09-27 15:27:09
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李叔同说佛在线阅读,体悟李叔同的经典语录,李叔同弘一大师语录,李叔同唯美句子,李叔同名言名句,李叔同经典30句子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分享。
李叔同说佛经典语句
1、觉者,把握刹那为永恒;迷者,虚度光阴后悔迟。
2、句禅语一种人生】‘我们的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,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。
3、名誉及利养,愚人所爱乐,能损害善法,如剑斩人头。《有部律》
4、佛告弥勒:若金银.琉璃.真珠.玛瑙.珊瑚诸宝,及诸乐具,不能令人离于老病死忧悲苦恼。弥勒,唯有正法能大利益,离于生老病死.忧悲苦恼。《大宝积经》卷八十八,摩诃迦叶会
5、这是一句佛语,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,种善因,故得善果;种恶因,故得恶果。
6、佛心禅语】 心如大海无边际,广植净莲养身心;自有一双无事手,为作世间慈悲人。——黄檗
7、喜而不语是一种豁达,朋友之间的戏虐,遭人误解后的无奈。这时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,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,任他人做评。
8、能受委屈,能受冤枉,能受挫折,能受侮辱,然后才能受荣耀。(当代)星云《人间佛教的戒定慧》
9、佛心禅语】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,不妨看开一 些,勇敢面对现实,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奔向新生活。
10、佛心禅语】 悟而不度,众生就在那里,或父或母,于你恩重如山,不孝不敬。
11、佛心禅语】 我们以“八心”来孝敬父母,回报恩德。“八心”
12、心灵禅语】 大象不走小兔子所走的道路,它所走的是大路。真正大彻大悟的人,是无拘无束.不拘小节的。
13、无所有法,无有边法,说名中道。以于方便,说有觉慧能持诸法,然持法者亦不可得,不可得故,无有言说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五,无边庄严会
14、佛语禅心】 人与人之间应避免恶语相向。但有的人就是不修口德,总是以刻薄.恶毒的话语刺伤别人。嘴巴的功能,在这种人身上真是被滥用甚至“恶用”了。
15、佛心禅语】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,则临终为此爱所牵,矧多爱乎?极乐有一念之不一,则临终为此念所转,矧多念乎?(幽溪法师)
16、生活在顽强战斗中,只有每天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人才能取得胜利。
17、句禅语一种人生】可用的物资,都是值得珍惜的宝。
18、佛心禅语】 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,而忽视了人生的道路上的许多岔路口,不知道适当的转弯也许能够带来更加美丽的风景。
19、一味接受的人生是贫穷的因果,经常喜舍的人生是富贵的因果。(当代)星云《佛光菜根谭》
20、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,要知足,要能忍,但这个无上妙法,人人都把它忽略了。不争.不贪就能福寿无边,你要是争.贪.搅.扰,就罪孽不少,要想出离三界,也是无有是处的。一宣化上人
21、运动家精神】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,只要肯精进,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。
22、从社会看,家庭亲情.天伦之乐的享受是愈来愈淡薄了。老年人既得不到子孙的照顾,而年轻人也忘失了孝道的义务,彼此之间感情愈见淡薄。
23、何法名为苦?所谓贫穷是。何苦为最重?所谓贫穷是。死苦与贫苦,二苦等无异。宁当受死苦,不用贫穷生。《金色王经》
24、一个人放低自己,不一定被别人看低;一个人看高自己,不一定被别人高看。
25、若住佛戒不能护持,则欺诸佛,是污佛家。(古印度)龙树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卷二
26、佛心禅语】 有时,人之所以难以坦然面对贫富.祸福.悲喜,是因为心不安定,容易被外界的境遇扰乱。
27、天天禅语】能放下身段,弯下腰做资源回收,是真正的去我相.灭我执。
28、燕雀焉知鸿鹄志,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要立志】立志当年少。执志安如地。志当存高远。
29、平等:无分美丑善恶,芸芸众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润。无分高低凹凸,自然环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养。所以水对芸芸众生和自然环境的利益是平等的。
30、生活禅语】真正的英雄,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,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。打败敌人,只是一时的战胜。降伏烦恼,才是永恒的胜利。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
31、佛语禅话】处顺境用“无常观”,处逆境用“因缘观”。
32、佛陀常常警惕弟子:即使已达智慧圆融,更应含蓄谦虚,像稻穗一样,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。
33、调伏自心,善护他心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三十六,菩萨藏会
34、夫心者,为诸法总持之门,作万有真实之性,故称第一义谛。(五代)延寿《宗镜录》卷九十四
35、如下如是种,必获如是果。《华严经》卷七十七,入法界品
36、佛日:菩萨和凡夫,器者无高无下。一《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》
37、明白真理,但未有去实践真理.真理对你也毫无意义。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事情.说出来也没底气.口头禅终将无法感同身受。
38、诸出家人不应作资生之业:谓王使.贩卖.治病等业,及所不应取众生田谷等,若取,名邪命。(古印度)诃梨跋摩《成实论》卷十二
39、做一个坚强的人,哪怕没有别人的同情,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种大度的风范,生活的禅法,就在于在那些痛苦与悲伤中,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,是一种突破,也是一种崭新。
40、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】 人的生命既危险又脆弱,甚至于一天之内都会有变化,没有永恒的存在,死亡到来的时间是不能定期的。
李叔同说佛经典句子
1、佛心禅语】 在大乘佛教中,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。他是众菩萨之首,他是智慧的化身,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。大部分文殊菩萨象是身骑狮子,以狮子勇猛,表示菩萨智慧威猛。
2、无法可取,无法可着。《华严经》卷二十八:十回向品
3、天天禅语】伦理道德是人类的希望,也是幸福的基础。
4、忍一句,耐一时,退一步,饶一着。(当代)星云《人间佛教的戒定慧》
5、要评论人吗?要发表不同意见吗?等一等!先问一问我们的心:是不是心平气和?是不是柔软慈悲?若不是,慎开其口。
6、乐观者在灾难中看到机会;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难。
7、备圣财信财.戒财,惭.愧为财,闻财.施财,慧为七财。《法句经》卷上,笃信品
8、给心灵一个假期,才是真正的放假;放下一切烦恼,才是真正的休息;打开被我执束缚的结,才是真正的自由;从痛苦中彻底解脱,才是真正的享受。
9、佛语心经】 如果不付出则不会有任何的结果,那么我们不要指望不劳而获,而应该相信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相信“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”,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我们所需要的结果。
10、做到了“诸恶莫作”,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;做到了“众善奉行”,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。
11、人往往为了爱自己而损害别人,所以佛陀教导我们:修养的第一个条件,就是不去伤害别人。
12、佛心禅语】 爱情不是靠一个人维持的,爱的付出是相互的。时常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与关心,常常为爱情的灯注入新的灯油,爱情才能激发出欢快而明亮的火花。
13、禅在哪里?禅不在书本上,禅不在禅堂里,禅不在深山古寺里,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。
14、菩萨于乞求者生难遭想,所以者何?若无乞者,檀波罗蜜则不满足,无土菩提则不可得。(古印度)提婆《大丈夫论》卷上,施主乞者增长品
15、超越爱欲】人在爱欲中,是永远没有办法满足的;爱欲愈炽,贪念也愈多。
16、如人少资粮,涉远遭苦难,不修功德者,必经恶道苦。如人丰资粮,安乐以远游,修德淳厚者,善趣常受乐。《杂阿含经》卷四十六,第1233经
17、佛心禅语】 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,把生活中的每个消息都当成好消息,把每一次得到都当成财富,就能把每个日子当成好日子过。
18、天天禅语】知识,只是晓了所学;智慧,则能理通无碍。
19、佛心禅语】 文殊菩萨,全称文殊师利,有时又做曼殊室利,意为妙德.吉祥。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,因此而得名。
20、智者要想积累财富,只有施舍才能保住,要想井水经常充盈,只有汲取才是门路。(宋末元初)贡噶坚赞《萨迦格言》
21、慈悲待人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,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传达给他人。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,它能融化人们内心的冰雪。
22、应勤修守护正法,谓种种妙法为人诽谤,以理摧伏,显胜义故。“四十华严”卷三十一
23、佛心禅语】 识不足则多虑,威不足则多怒,信不足则多言。
24、人因自觉而成长,因自满而堕落。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,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课,也是人格升华的阶梯。
25、想爱同结,爱不能离,则诸世间父母子孙,相生不断,是等则以欲贪为本。《楞严经》卷四
26、色识虽转灭,而业不失坏,令于诸有中,色识复相续。《大乘入楞枷经》卷七
27、不是来早了,就是来迟了,世上哪有什么刚刚好。
28、无见即是见,能见一切法,于法若有见,此则无所见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六,须弥顶上偈赞品以无我.无人.无众生.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
29、佛心禅语】 世间一切现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,有生命的事物必然会有命尽的时候,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死亡。
30、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,非第一义,第一义不可说因缘果报。《摩诃般若经》卷二十七,四摄品
31、如以空拳诱小儿,示言有物令欢喜,开手拳空无所见,小儿于此复号啼。如是诸佛难思议,善巧调伏众生类,了知法性无所有,假名安立示世间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九十,优波离会
32、要放下散乱的心,提起专注的心;放下专注的心,提起统一的心;放下统一的心,提起自在心。唯有这样,才能放松身心.提起正念,彻底放下,从头提起。
33、贫中之贫的人,不仅物资.知识贫乏,见识也窄浅;更有既贫且病者,心态孤僻,常觉得自己被人遗弃……我们应设法给予
34、孝亲要及时,堂上双亲你不孝,远庙拜佛有何功?
35、一切诸法不可得故,非方不离方,随所至处,即处自灭。《集一切福德三昧经》卷二
36、天天禅语】内心常存仁德,至诚待人,自然得人心。
37、佛心禅语】 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日日是好日,年年是好年。———弗陀
38、有些人虽然生活贫困,却富有爱心.充满人情味,所以感觉触目所及都是亲切可爱的脸孔,所听到的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声音,生活得非常快乐充实,这就是“贫中之富”的人。
39、自未成熟,能成熟他,无有是处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九十一,发胜志乐会
40、世间缱绻之事,落在凡人心里,就是千丝万缕的纠缠,而落在禅师的眼中,却是如此了无挂碍。一方小塘,看尽多少过客往来,每一次遇合都是结缘,每一次离散都是渡化。